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产经 > 正文

天天热推荐:二十大感言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 2022-10-22 09:48:25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资料图片)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对于金融业而言,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金融服务,是首要任务。

近十年来,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逐步形成。过去十年,银行贷款和债券投资年均增速分别为13.1%和14.7%,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同业理财、信托通道较历史峰值大幅缩减。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普惠型涉农贷款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5.5%和14.9%,大大高于贷款平均增速。2021年末,涉农贷款超过43万亿元,比2012年末增加25.6万亿元。

今年以来,尽管面临超预期因素冲击影响,但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仍然得到了金融“活水”的持续润泽。近日,六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相继发布公告,披露了今年以来支持实体经济的情况。今年前9个月,六大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超9.5万亿元,重点投向科技创新、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三农”等领域,信贷结构继续优化。当前,正是经济恢复紧要关口,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金融业应继续在服务实体经济上下功夫,巩固经济恢复基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的相关要求,清晰地展现了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意味着金融业要为其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绿色转型发展等提供更多长期限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模式与企业融资需求的适配度。同时,金融服务也要更加有的放矢,瞄准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重点领域,创新开发符合各类型企业发展阶段特点和需求的金融产品,提升信用贷款比重。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科技创新的论述反映出我国推动创新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这要求我们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科技金融体系,更好地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完善信贷支持科技的体制机制,鼓励银行机构开展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融资服务,又要加大资本市场对于科技企业的融资支持,还要完善科技融资担保体系和配套制度。

增强金融普惠性,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在实践和发展中,普惠金融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在“三农”领域,要创新金融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政策,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小微金融领域,要精准帮扶小微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加快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金融服务长效机制。在民生领域,要为新市民、创业就业者、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提供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服务。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则要持续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总而言之,就是要提高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服务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对于易得、便利、可持续的金融服务需求。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一篇“大文章”,离不开持之以恒地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畅通金融和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良性循环,离不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协调配合,也离不开金融机构担当作为,提升服务质效。相信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汩汩金融“活水”将持续不断地流向实处,发挥更大效能,贡献更大力量。

标签: 实体经济 涉农贷款 小微企业

推荐阅读

天天热推荐:二十大感言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

世界短讯!咱银行人,棒!“大眼睛”女孩,成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31年前一张《我要上学》的宣传海报贴满了大街小巷图片中手握铅笔头

【世界独家】业内专家热议: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重要抓手

近日,由《银行家》杂志社主办的“2022中国金融创新论坛”暨“中国

【环球快播报】人行洛阳市中支推动跨境人民币增量扩面

今年以来,人行洛阳市中支认真贯彻落实稳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措施,立足区域优势,推动辖内银行积极开展...

热讯:10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不变

10月20日,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 65%...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经济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