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来旅游的人多起来了,店里的生意也比去年好多了,尤其是假期临近,餐厅预订异常火热,得提前准备好食材。”位于北京石景山区的火锅店王老板告诉记者,“五一”假期前夕,家庭聚餐类订单激增,每日营业额已经超过去年同期。
热腾腾的“烟火气”再度回归,为经济复苏提供了底气和信心。今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市场销售明显回升,尤其是以餐饮业为代表的接触型服务业和聚集型消费大幅回升,为经济运行“开门稳”提供了基础支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比去年全年明显回升,是三大需求中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因素。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商务部将今年定为“消费提振年”,联合有关部门,调动各地方、行业协会、企业组织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业内专家认为,各地区、各部门今年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推动文旅消费等。下阶段,各项促消费政策进一步显效发力,新消费模式不断拓展,消费回升态势有望持续,将带动经济整体好转。
(相关资料图)
假期消费热气升腾
热门景区游人如织,网红餐厅一“桌”难求,机票、酒店预订量井喷式增长,这些都是城市“烟火气”加速回归的真实写照。今年以来,假期消费热气升腾,旅游出行、外出购物、住宿餐饮等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带动相关服务消费行业快速恢复。特别是“五一”假期期间全国旅游出游人次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出行距离和消费活跃度创下历史新高,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消费成绩单”。
在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看来,今年“五一”前,各地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和保障服务,游客此前压抑的需求爆发,上述因素让“五一”假期客流超出预期。但也要注意,旅游业的整体恢复不仅要看节假日,还要看非节假日的水平。此外,虽然市场端需求旺盛,但受疫情影响短期内无法快速消退,整个旅游业产业链的恢复仍需一定时间。
值得关注的一大亮点是,我国消费模式创新的影响也在持续显现。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消费领域中新的消费模式和场景不断拓展,直播带货以及一些新的网红消费模式,对消费的带动也在逐步增强。据商务大数据对重点电商平台监测,第五届“双品网购节”活动期间实现全国网络零售额7102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6090亿元,同比增长11.6%,展现出网络消费市场的强劲动力。
不过,当前国内消费在持续回暖的同时,也呈现冷热不均特征,居民消费意愿主要体现为旅游和出行等补偿性需求,但商品类消费仍然偏弱。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 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未来三个月打算增加支出的项目中,旅游选项较上季度上升了10.7个点,大额商品仅上升了0.4个点。业内专家认为,服务与商品消费的分化显示出消费动能仍待稳固。
精准满足信贷需求
“用我行信用卡支付能享受100元立减30元优惠活动”“我行消费贷优惠力度空前、利率最低可以做到3.6%,额度最高30万元”……今年以来,北京的王女士多次收到银行客户经理打来的推销电话,临近“小长假”则更为频繁。
消费市场逐步回暖的背后,不仅有政策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金融力量的赋能。今年以来,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引导下,各家银行机构吹响了“扩内需 促消费”号角,通过合理降低消费信贷利率,降低消费信贷成本,以及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助力消费市场回暖。
未来,要想让消费的热潮延续,还需要金融机构“再添一把火”,精准发力。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机构应聚焦民生重点领域,倾斜信贷资源,积极开展消费信贷业务,激活和促进消费潜力。针对老龄群体、学生群体、中等收入群体等不同客群需求,有重点地开发针对性的消费金融产品,实现精准促消费及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夯实居民消费基础角度来看,叶银丹谈道,要加快发展财富金融,丰富家庭资产配置渠道,并通过提高居民的金融资源可得性,缓解家庭面临的信贷约束,提高收入水平。与此同时,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普惠金融发展力度,降低融资成本,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就业和消费改善,间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振消费信心。
此外,金融机构还应积极发挥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势,激发线上消费潜能。受访专家普遍谈到,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强化客群建设,对消费者进行精准画像,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异化产品,加强自身线上线下的场景渠道建设,从而加速消费升级提质。“可以依托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简化业务办理流程,不断提高消费金融服务的体验,并注意缩短与特殊客户群体如老龄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叶银丹表示。
消费回升前景可期
当前,消费恢复仍是初步,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和消费意愿增强还有空间。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从下阶段来看,消费的改善和恢复仍有诸多有利条件,随着经济好转、就业增加、消费环境改善,我国消费增长动力有望继续增强,消费回升前景可期。
连平分析称,随着经济稳步恢复,就业市场逐步改善,居民收入状况逐步好转,服务消费持续恢复,餐饮消费加快推进,地产销售继续回暖以及汽车销售改善,带动整体消费需求得到有力释放,叠加低基数,消费增速有望继续回升,下半年增速可能进一步加快。
从中长期来看,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认为,我国消费规模扩大态势在持续显现,消费升级的驱动力还在增强,这些都会对消费的带动持续加大。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农村消费市场潜力还很大,这些都意味着我国未来消费增长有巨大空间。
不过,也不能盲目乐观,需要注意的是,消费回暖的背后犹存隐忧。《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从国内看,疫情“伤痕效应”尚未消退,居民收入预期还在恢复,青年人就业压力较大,消费复苏动能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促进居民消费离不开就业和收入改善,要让消费这辆“马车”真正跑起来,更大群体即期消费能力的培养很重要,解决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问题是关键。“其中的核心就是就业、创业、创收。”叶银丹建议,要加快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服务业、中小微企业的复苏和发展,继续加大对这些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标签:
“最近来旅游的人多起来了,店里的生意也比去年好多了,尤其是假期临近,餐厅预订异常火热,得提前准备...
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金融系统性风险防范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提振
宁波慈溪籍金融家秦润卿的高足魏友棐不仅是近代著名金融学家,而且还是位隐逸书坛的颜体大家。
作为自古以来的沿海开放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镇,广州市在面向青少年的金融素养教育工作中,有着独到的经
对于5月份PMI延续回落的情况,专家普遍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需要进一步恢复和扩大需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