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产经 > 正文

【播资讯】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 全链条金融支持模式带来的思考

  • 2022-07-27 07:49:56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今年“618”活动当天,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追觅科技”)旗下智能产品全网销售额突破4亿元,同比增长900%;天猫、京东、抖音全平台均销售火爆。

谁能想到,这家风光无限的科创企业,去年以前还是一个偿债能力备受质疑的“问题户”。


(资料图)

兴业银行苏州吴中支行的客户经理杜晓薇一直关注着追觅科技——之所以看好这家企业,不仅仅因为它是小米生态链的核心供应商,更因为它未来的增长潜力巨大。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追觅科技都未能成为她的客户。

“这家企业成立时间较短、自身不动产积累弱、市场口碑尚待逐步确立、前期资本实力较弱……多重不利因素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企、偿债能力较弱。”杜晓薇坦言,“虽然它的成长性好,但在传统授信模式下,银行一直无法与企业有实质性的业务突破。”

直到今年1月,兴业银行“技术流”评价体系开始在全行推广,杜晓薇敏锐地感觉到追觅科技的机会来了。通过深入研判企业未来成长潜力,以及“技术流”转化为“资金流”的高度可得性,追觅科技最终获得了兴业银行5亿元授信敞口的批复。

科创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动力来源。然而,一直以来,资金结构不平衡、融资渠道不畅通、金融服务供给单一成为制约科创企业发展的“拦路虎”。

不过,近日《金融时报》记者在对多家银行和科创企业的调查采访中了解到,这种情况正在得到改善。在政策鼓励和引导下,越来越多的科创企业成为金融创新的受益者。在此过程中,如何更有针对性地解决传统银行信贷服务科创企业过程中的“痛点、难点、断点、堵点”,全链条金融支持模式如何进一步取得突破,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索。

思考之一:

“天然错配”如何破局?

对科创企业而言,竞争和迭代就如同大浪淘沙般异常残酷且来得迅速——“曾经风光无两,却被后浪拍到沙滩上”曾是很多科创企业的惨痛经历。

作为一家领潮市场的公司,2021年底,奥尼电子因成功登陆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A股,成为镁光灯下的焦点。而此时,距离它上一次成为市场焦点,已整整过去了13年。

奥尼电子的成长史,被视为珠三角地区电子制造企业的时代发展缩影。2005年,成立之初的奥尼电子正赶上台式电脑黄金时代的末期。彼时,凭借行业东风,奥尼电子以PC/TV摄像头起步,短短3年便拔得市场占有率头筹。然而,市场风云变幻莫测,风光一时的奥尼电子一度陷入低谷。等待它的,是一次次技术升级的考验。

但是,如果没有一系列金融创新的出现,故事的发展走向可能会有所不同——

2017年,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物联网智能硬件的发展,奥尼电子主动调整战略方向,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抢抓人工智能、5G、消费物联网等市场新机遇,发力寻求“第二发展曲线”。随之而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持续投入压力,也成为它转型发展必须迈过的槛。

一筹莫展之际,浦发银行主动伸出了橄榄枝。很快,在对奥尼电子进行了多轮尽调访谈,摸排公司发展现状和未来行业发展前景之后,一个整合授信银行和抵押物的方案被提上了议程。

然而,事情并没那么顺利——对于企业来说,关心的是能批多少额度;但对于银行而言,风险控制才是重点。

“向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不简单,传统的授信模式往往需要足值抵质押物或者表现优异的财务报表。”浦发银行深圳分行的客户经理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我们充分发挥科技金融生态圈的平台优势以及专属产品体系优势,反复修改方案,历经三次审查,才最终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去年7月,奥尼电子从全球60多个国家超过8000件参赛产品中脱颖而出,斩获2021年德国红点奖,而企业创新力爆发的背后,金融的持续支持功不可没。在浦发银行支持下,如今奥尼电子在消费电子行业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智能音视频软硬件细分领域领跑者。

结局令人欣喜,过程则引人深思。

的确,正如那位客户经理所说,传统银行向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不是简单的事。在我国,以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为代表,科创企业群体日益壮大,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长极。但一直以来,科创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尽管在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商业银行布局科创金融的进程不断提速,但现实中,科创金融服务遇到的挑战和困难却千差万别,这不是仅靠银行一己之力就能破解的。

“我国科创企业大部分处于初创期、成长期,呈现出‘轻资产、高成长、高波动’的发展特征,更适合投行、基金、私募等融资形式,而传统商业银行信贷发放往往‘重盈收、重担保、重抵押’。”在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看来,二者间存在天然的错配,导致科创企业较难从传统的商业银行体系获取资金支持,增大了间接融资难度。

事实上,在美国,硅谷创造的一个个创业神话,是得益于发达的早期风险投资市场;在我国,科技创业者如何讲好技术故事,让投资人看懂商业价值从而顺利融资,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商业银行作为科创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则不得不面对一系列难题。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银行人士坦言,由于商业银行在风控技术、专业人才培育、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与科创企业的融资特点契合度不足,导致商业银行在以传统信贷模式服务科创企业时普遍存在专业能力不足、服务效率不高、服务模式单一且风险收益不匹配等问题,制约了商业银行科创金融业务的发展。

如何破局“天然错配”,对商业银行是个不小的考验。

思考之二:

怎样让“软实力”变“硬通货”?

相比商业模式类创业,大部分源自创新技术的科技创业都有它独特的痛点和服务需求。因为作为科创企业,虽然它们想以技术立命,但技术的商业价值、商品化的能力以及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才是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这中间的每一环,都离不开金融的催化。

位于成都高新区的云科新能汽车工厂的车间里,7台无人驾驶电动汽车已打包完毕,等待发货交付客户。

“我们有技术、有人才,但缺资金,如果没有浙商银行的‘人才支持贷’,我们的生产很难按时推进。”成都云科新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刘力博士感慨良多。

对于初创期和成长初期的科创企业,研发投入大、盈利能力弱、资产积累少是普遍状况,此时的财务表现和经营状况并不理想,很难达到传统银行客户的准入要求;但这一阶段又恰恰是科创企业急需外部资金支持的重要节点,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同时支撑其研发投入和初步面向市场的生产经营,往往成了不少科创企业生存发展中的一道“生死劫”。

刘力所说的“人才支持贷”,是浙商银行面向特定人才实际参与经营的小型微型企业发放,用于满足其创业创新项目生产经营需要的小企业贷款。高层次人才凭借人才证明文件、营业执照、相关经营佐证等即可快速申请,手续简便高效,贷款额度最高可达2000万元。

据了解,为给人才企业,特别是处于起步阶段的科创型小微企业提供多方位金融支持,浙商银行首创了“人才银行”融资服务,而“人才支持贷”与“人才惠”“人才卡”等“个人金融+企业金融”的综合金融服务,一并成为该行精准服务高层次人才的专属金融产品。

也正是凭着过硬的核心研发团队,刘力拿到了浙商银行成都分行200万元信用贷款,企业才得以及时订购生产组件,顺利完成订单交付。幸运的不只是刘力,截至今年6月末,浙商银行人才银行累计准入高层次人才1400余户,累计授信金额逾200亿元。在所服务的人才企业中,有12家已经上市,另有17家被列入2021年“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名单。

“要打破科创企业融资瓶颈,银行必须摆脱传统评估‘企业经营现状与稳定性、分析担保和抵押等风险缓释手段’的路径依赖,提高‘企业独特化工艺技术、特点化的产品未来价值成长空间’评估能力,完善风险评判体系。”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浙商银行公司银行部总经理李文举说。

这一观点也是多家银行在探索和创新中的共同认知。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恰恰是从科创企业的特殊风控点出发,银行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的创新找到了更加精准的落脚点和突破口。

在兴业银行,“技术流”创新评价体系不仅让追觅科技从传统评审模式下的偿债能力“问题户”蜕变成清洁产业的科创“独角兽”,还让更多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从中受益。

“相对于银行以企业财务状况为依据的‘资金流’传统评价体系,‘技术流’评价体系着重考察企业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发明专利密集度、科研团队实力、科技资质、科技创新成果奖项等科技创新能力。”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评价体系涵盖8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根据指标分值给予企业“技术流”评级,推动科技创新在金融领域的信用化,从而进一步拓宽科创企业的融资渠道,在实践中效果十分明显。

截至记者发稿时,兴业银行已通过“技术流”评价体系审批金额突破1万亿元,投放金额达到1165亿元,让更多科创企业将技术“软实力”变成了融资“硬通货”。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为助力科创企业将“无形资产”转变为“有形资产”,加快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新,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不同类型金融机构服务科创企业的利器。据统计,2021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达到3098亿元,同比增速高达42.11%,惠及企业1.5万家。

思考之三:

为何要从“孤军行”走向“众人抬”?

“我们不希望只在辉煌时出现,更愿意陪伴企业一起共同成长。”这是一位银行负责人对记者说的话。而在整个采访中,这几乎是所有金融助力科创企业成长美好故事背后的底层逻辑。

王立君,明度智云(浙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一家好企业,是需要银行一步步陪伴走出来的。”他说,明度智云令人称奇的成长轨迹,就是最好的诠释。

作为专业为中国医药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的头部企业,王立君深知,明度智云能够实现如此快速的跨越,并不是因为生而逢时。相反,企业成立之初,国内的数字化产业仍在起步阶段,无人知道机遇和风险到底谁会先来。

“当时我们将重心放在了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上,自有资金消耗极快,想要度过两年左右的成长期,必须要有足够的外部力量。”回忆起初创时贷款融资之难,王立君至今还历历在目。

事情在浙商银行杭州滨江支行上门了解情况之后有了转机。浙商银行总行、杭州分行积极联动,以“产品的市场领先度”和“企业订单”作为审批依据,破格审批1000万元授信额度,支持明度智云采购原材料持续研发。

正是凭借这1000万元信贷资金,明度智云顺利度过了创业瓶颈期,业务实现井喷,短短一年后销售额就达到了1.5亿元。

而这只是故事的开始。更让王立君感慨的是,“浙商银行不仅帮我们走过了成长期,还设立了智能制造中心,专门为我们这类智能制造企业服务,在组织架构上体现了强大的支持力度。”

2019年,得知明度智云开始规划上市,浙商银行杭州分行便联合总行公司部智能制造中心、浙商创投走访企业,并为其设计了“智能制造、投贷联动”专案。因被浙商银行看好,凤凰基金、招商局投资和拓金资本等风投跟进,明度智云A+轮融资超亿元。

在浙商银行顾问式金融服务的全程陪伴下,明度智云收获了市场的肯定,2021年,成功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和所属行业的赛道优势,还令明度智云受到资本市场追捧,同年9月,其以投前19亿元的估值完成了最新一轮融资,是A+轮融资时估值的5倍。

为科创企业提供从初创、成长到上市全生命链条的金融服务,明度智云只是众多受益企业中的一个。截至今年6月末,浙商银行服务科创企业超4100户,提供融资余额超1200亿元;服务各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逾1800户,提供融资余额超360亿元。

应该说,如果没有长期的合作,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很难突破;更重要的是,在与科创企业相向而行的过程中,银企双方相互创造了价值。而随着采访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单一的银行科创金融服务格局正逐渐被打破;构筑金融服务生态圈,为科创企业打通了融资渠道的“堵点”。

记者注意到,在浙商银行,一方面倡导的是通过金融顾问这个‘1’,链接起银行、券商、保险、创投、基金、私募等各类金融机构形成的“N”种合力;另一方面,多层级、多维度加强与行业协会、担保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等专业机构的协同,合力解决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中遇到的金融、财务、法律、管理等问题。

对此,李文举分析认为,银行对资金安全性有较高的要求,难以成为高成长但也存在不确定性企业的单一服务主体。因此,除了完善内部机制外,银行还需要对外搭建渠道,从政府、产业园、专业机构、投资机构等方面获取多维度信息,引入各类合作伙伴,协同创新服务模式,主动构建多维生态圈,从“孤军行”走向“众人抬”。

这一观点,也在更多银行支持科创企业的成功实践中得到了印证——

为更好服务科创企业,浦发银行率先成立了总行科技金融中心,并携手集团内外科创生态圈合作伙伴,创设了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八大信用类产品,形成了“股、债、贷”一体化的科创金融生态圈服务模式。

据介绍,除了在集团内通过浦发硅谷银行、浦银国际和上海信托,在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投贷联动、股权直投、上市辅导、做市发行等方面为科创企业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外,浦发银行还在集团外联合政府机构、要素市场、投资机构、科技龙头企业作为核心合作伙伴,整合优质资源,与头部PE/VC机构打造了“投贷联动、你投我贷、跟投跟贷”的良性互动,帮助科创企业激发创新活力、做大做强。

“目前,超过50%的北交所上市企业、60%的创业板上市企业、超过70%的科创板上市企业都是我们的客户。”浦发银行相关负责人说。数据显示,浦发银行近3年科创企业客户数量年均增长率近20%,贷款年均增长率超过40%。截至6月末,全行科创贷款突破3500亿元,科创企业客户数超4.7万户。

标签: 浙商银行 商业银行 浦发银行

推荐阅读

【播资讯】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 全链条金融支持模式带来的思考

科创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动力来源。在政策鼓励和引导下,越来越多的科创企业成为金融创新...

天天要闻: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 我国制造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工信部规划司司长王伟26日表示,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 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 4万亿元,占...

【环球速看料】这家国有大行:严控信用卡资金用途

近日,中国建设银行发布了《关于加强信用卡非消费类交易管控的公告

环球今日报丨人民银行党校长春中心支行2022年干部培训班(主体班)开班

日前,人民银行党校长春中心支行2022年干部培训班(主体班)在长春

简讯:云南省首笔对缅成品油跨境结算成功落地临沧

在人行临沧市中支指导下,建行云南临沧分行立足临沧市对缅甸的口岸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经济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