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产经 > 正文

环球热消息:【聚焦相对贫弱群体的数字普惠金融解决之道】培养线上体验习惯 破解弱小群体数字普惠金融难题

  • 2022-07-21 22:01:38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数字技术助力普惠金融提档加速,这已是不容争辩的事实。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并支持市县构建域内共享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在扩展乡村建设资金来源,解决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难问题上,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被寄予厚望。但同时也要看到,正是在普惠金融服务的主要群体中,一部分弱小群体面临数字鸿沟的影响,如何令其从数字普惠金融的不断推进过程中,获得更有效的金融服务,并促进其生产、生活的健康发展,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资料图】

事实上,基于数字化方面的弱小群体不仅分布在县域乡村,即使是生活在大城市的多数老年人也同样面临数字能力有待提升的问题。但相比大城市的老年人来看,县域乡村的弱小群体面临数字化的障碍更为突出,要想让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服务此类人群,就要着力培养其线上体验的习惯,使其充分体会到线上服务的便捷性、安全性、有效性。

众所周知,接受某种“新的方式”最需要改变的是“已有习惯”,这一点在农村尤为突出。记者在十年前采访人民银行推动的助农取款工作时发现,大多数农村人口对于现金的“执着”使用非常普遍,但近几年记者再去了解农村助农取款的情况,虽然还有一部分老年人愿意选择拿到现金,但越来越多的农村人群在家门口的普惠金融服务站办理业务时,很多都已经习惯性选择线上化的方式,数字化支付在农村越来越普遍,这说明农村人群对于通过线上进行交易正在逐步接受。同时也要看到,数字普惠金融的交易大多数基于移动终端,也就是手机,农村智能手机的普及率正在不断提升,但真正愿意通过手机去了解金融产品以及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交易,对于农村人群来说,尚需时日。

基于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发达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条件比相对欠发达地区要好很多;基于不同金融需求的情况来看,生活消费类金融需求通过数字化满足的机会大于经营类金融需求的满足;从不同场景所带来的体验分析,社交与电商的线上场景融合正在让数字化的影响更加深入,从而促使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方式与途径的多元化与多样性。但无论何种差异,通过培养和建立弱小群体的线上参与习惯是最重要的基础,在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过程中,不同的供给方式和路径都在试图让需求者结合自身的实际,选择适合的数字金融服务方式和内容。

从助农取款到农村电商,从普惠金融服务站到银行机构下沉做线上信贷产品的推动,越来越突出强化农村人群的线上金融体验,但针对弱小群体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难点、痛点仍然不少,诸如弱小群体的数字及金融素养有待提升、服务弱小群体的短期成本较高以及弱小群体收入的不稳定性等因素,都会影响到针对其进行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成效。

当下,从供给方的角度来看,既有各家银行机构业务下沉寻找数字化场景突破的实践,也有以政府搭建区域信用信息数据平台来促进银行信贷提质扩面的模式,还有一些平台金融服务主体通过结合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场景为专属类别的经营主体提供数字化金融服务的创新,这些尝试都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推进效果。简言之,无论何种方式或路径,因地制宜、顺势而为是良性推动该项工作的基本原则。

例如,相较于其他的贫弱地区,我国相对偏远省份农牧区农牧民更难以享受到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一方面,当地金融信用环境仍待改善,普惠金融和数字金融基础也相对落后;另一方面,相较于一般的种植养殖行业,游牧方式意味着相应的生产生活数据信息更难以获取、积累并用于金融服务。基于上述特殊性,记者采访到的青海金融部门较早开始推行“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模式,通过探索建立银行机构与基层党组织的联动机制,互派负责人员,形成在金融需求对接、信用评定、风险防控等多方面的合作,以逐步消解因服务范围广、金融素养弱、生产生活分散造成的金融服务成本偏高的难题。这个过程也是金融部门积累产业和农牧民基础经营和信用数据并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近两年已有部分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农牧区开始尝试推动“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发展,通过强化对挂职人员、惠农金融服务点代理商户的业务培训,引导农牧民逐步适应运用智能机具和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办理贷款业务,以此逐步向这些地区渗透更高效的金融服务方式。

再如,成都地区在借助“十三五”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契机,政府主导、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协调推进的“农贷通”平台,通过线下农村金融服务站全职联络员的推进结合成都金控征信公司构建的线上平台,让更多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获得银行信贷的服务。不仅如此,成都部分地区正在全力推进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平台的高质量建设,通过更全面、更精准、更及时、更有效的数据指标体系构建,让更多的金融需求主体纳入银行的信贷服务对象,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质效。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需求方从数字化习惯的建立到数字化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其中不容忽视的是,一旦需求主体的数字化习惯形成,其数字化素养的提高更多源自“内生”。例如,记者在采访某种粮大户时发现,其通过某平台提供的基于卫星遥感技术而获得了之前从传统银行机构不能得到的贷款,这也使得其认识到自身种粮需要更多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于是,该种粮大户就购买了无人机等智能化设备,由此而大幅提升了其生产效率,同时其通过线上获取贷款的习惯已经形成。

再如,某农业保险公司在推动其养殖保险产品时,针对生猪和鱼的养殖现状,在养殖场免费安装了基于气候、温度、养殖活体监测等智能物联网设备,并开发了相应的App,保险公司和养殖户通过App实时掌握养殖场内的情况,这样既降低了保险公司的理赔风险,又让养殖户更好地管理养殖场,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养殖户的线上体验,养殖户也会加大数字化设备和技术的投入,并且从银行获得了更多信贷资金,降低了之前从饲料供应商赊账所增加的成本。

诚然,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弱小群体的数字化体验会越来越丰富,同样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问题。例如,需求主体面对丰富多样的数字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有可能也会面临选择性的障碍,甚至可能身陷金融欺诈的威胁,因此,持续提升弱小群体的金融和数字化“双维素养”,是让数字普惠金融健康发展的必修课。

标签: 银行机构 健康发展 通过线上

推荐阅读

环球热消息:【聚焦相对贫弱群体的数字普惠金融解决之道】培养线上体验习惯 破解弱小群体数字普惠金融难题

正是在普惠金融服务的主要群体中,一部分弱小群体面临数字鸿沟的影响,如何令其从数字普惠金融的不断推...

环球观热点: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第二季度拒收人民币现金处罚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第二季度拒收人民币现金处罚情况

资讯推荐:2022年6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

2022年6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

环球播报:湖南省农信联社株洲办事处:携手市供销社 加快推进“三位一体”改革

7月20日,湖南株洲市“三位一体”(“三社合一”)改革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在醴陵举行。

焦点热议:农发行宁夏区分行全力保障夏粮收购工作有序开展

农发行宁夏区分行提前谋划布局,前中后台密切配合有效衔接,开通“绿色通道”优先保障夏粮收购资金贷款...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经济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