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产经 > 正文

焦点短讯!【聚焦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绿色金融如何服务 更多普惠金融目标群体

  • 2022-07-15 08:45:35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策划人语

今年1月,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在一篇撰文中谈到,金融系统要坚定不移地践行新发展理念,其中特别指出,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要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这两者一体谋划、一体推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人民银行统计口径,去年底,我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和绿色贷款余额相较于2018年末分别增长接近1.5倍和1倍;在普惠金融步入深化发展阶段的同时,推动绿色金融有序发展的顶层设计、披露机制、服务创新等也在不断完善和丰富。不过,考虑到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在理念和逻辑上的一致性,以及目前存在的阶段性差异,二者融合发展的难度较大,普惠金融要进一步发展“绿色”,绿色金融有待进一步普惠。本周《农金周刊》将深入剖析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的逻辑、难点与可参考的实践经验,以飨读者。

如何让绿色金融改革惠及在市场主体中占比更多的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如何以金融方式带动更广泛群体在生产生活中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成为不少地区现阶段金融改革的重点之一。


【资料图】

“随着湖州的绿色金改步入深水区,我们越发感受到有的绿色金融‘绿而不普’的问题比较突出;而普惠金融所支持的小微、‘三农’群体有不少是依靠环境代价生存的,这也违背了绿色发展理念。因此,这几年我们在做绿色金融的同时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让绿色更加普惠、让普惠更加绿色’的发展之路。”在近期举办的“2022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湖州市中心支行副行长郭正江在发言中,谈及湖州在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方面的思考与成效,通过完善区域性标准与评级体系,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开发兼具绿色与普惠特性的金融产品,如今湖州绿色贷款中投向小微等普惠领域的数额占比已达一半。

但从全国看,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期间提出的“普惠金融不够绿色,绿色金融不够普惠”仍然存在。如何让绿色金融改革惠及在市场主体中占比更多的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如何以金融方式带动更广泛群体在生产生活中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成为不少地区现阶段金融改革的重点之一。

“普惠+绿色”的初探与认知

事实上,自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概念正式提出,两者在发展理念上的一致性,即都体现为促进社会公平与协调,就在行业内形成广泛共识。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在今年初的一篇文章中,更全面地阐述了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在理念和政策逻辑上是一致的。除了都关注公平,雷曜强调,两者均需要运用公共政策手段引导规范市场行为,同时,两者也都长期面临服务成本高、风险高的问题,都可能面临商业可持续与防范道德风险的难题。

随着对“普惠+绿色”金融服务实践探索的增加,更多层面的一致性逐步显现出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在论坛上表示,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在服务方式、技术支撑等方面也可以相互融合。《金融时报》记者在浙江湖州、衢州采访时看到,通过发掘山林、竹林等自然资源在乡村旅游和绿色农业发展中的价值,之前无法作为有效抵质押物的生态资源,在一系列机制设置下正在成为可以质押和流转的资产,这一方面打通了生态环境与经济价值转化的通道;另一方面,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中抵押物缺失的问题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缓解。类似的在绿色产业发展中,理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排污权、用能权的质押逻辑,也可以丰富普惠金融服务方式。此外,在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日渐完善的背景下,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的金融科技、互联网技术手段,也有助于金融机构精准捕捉小微主体的相关行为和掌握行业变化,以更好地帮助金融机构有效防范相关风险。

在形成一致性共识的同时,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中困难也不可忽视,这是可能造成对某些金融服务对象而言,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出现阶段性不一致的原因。

以记者采访较多的农业领域为例。一方面在不少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极易受到环境、天气变化的影响,同时农业产业也是重要的碳排放来源,理论上应当以相应的金融服务支持农业生产主体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但受制于长期的思维方式、生产习惯及其经济承受能力,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在生产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难度很大,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对于小微企业也是如此。从长期看,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确实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但要让那些鲜少有资本积累的小微企业承担相应的转型成本和风险,还是需要通过引导解决其中可能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朱贺天戈在论坛上更系统地论述了中小微弱群体在绿色转型下的挑战,他表示,在个人层面,挑战可以归结为认知转变、就业危机、溢价负担和政策影响;对于中小微企业,挑战则来自行业冲击、成本上升、收益难平以及支持不足。无论是市场主体转型能力与适应性,生产工艺、生产技术革新成本的可负担性,还是绿色产品销售获益的商业性,包括政策支持层面,中小微主体所面临的挑战都远高于大型企业,因而也形成了如今对绿色普惠金融服务需求不足的现象。

绿色普惠金融供给主要难点在绿色认定

尽管作为绿色金改试验区,湖州、衢州等地在促进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中已取得一定成效和经验,不过,这些试点地区的成效是部分基于当地较强的普惠金融发展和数字技术应用基础的。对于如何在小微群体中挑选出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或是有意愿和能力实现绿色转型的主体,即绿色认定,对金融机构而言并不容易。

首先是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绿色产业范畴、绿色贷款统计制度和绿色债券统计目录所辖的生产经营和金融服务范围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事实上,在《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出台之前,我国的绿色信贷大都瞄向项目贷款,并没有延伸到普惠领域。随着新的指导目录出台,人民银行、银保监会都推出了新的绿色信贷专项鼓励制度,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相应范围已从原来的项目贷款延伸到了非项目贷款,包括流动资金贷款,个体经营贷、个人绿色消费贷款等方面。不过从实践层面,要想金融机构更精准落实产业指导名录、精准服务符合减碳、环保标准的小微企业,各地还是要联合行业协会等根据地方实际进行细化,以帮助机构锁定需求主体。

其次从技术层面看,小微主体绿色认定中相关行为数据的获取难度也很大。北京寰宇普惠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晖提到,从大型项目来说,其不同信息披露都有相关主管部门监督和负责,比如很多绿色项目贷款要有可研报告、发改委的批复,或者在备案时都有相关的环评机构的批复情况,从这些主管部门是可以获得有关项目的详尽材料。其实在绿色和低碳领域,目前已经有较多专业性很强的第三方机构可以去做相关的评测、认定。但是对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他们的体量都较小,在这个过程中根据绿色标准去进行行为或主体的识别和抓取,就会存在信息缺失的问题。从获取多方数据的角度,绿色理念的加入也意味着更多部门、行业和机构的协同,这也加重了其中的协调成本和难度。

另外,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绿色认定有时还涉及事后的效果检验。以农村房屋的节能改造为例,它是有多个等级标准的,在机构按照特定等级发放贷款后,相应资金的投入建设并不一定能够带来相应等级的节能改造成效。这也是小微主体与大项目、大企业在绿色认定中不同的一点,大项目、大企业有足够的技术和资金保障,每一建设或改造阶段的完成都有检测标准,可以相对稳妥地实现既定目标。但绿色普惠贷款的使用却无法实现这样的管理,如果一旦没有达到相应等级,这时就可能涉及贷款合约作废的问题。

以平台、产业链带动绿色普惠金融服务

面对上述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融合难点,马骏和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主任纪敏都提出,可以通过激励机制整合的方式促进绿色普惠金融发展。纪敏在论坛上表示,现在在促进绿色金融和深化普惠金融发展方面有效的金融政策工具越来越多,包括灵活的监管措施也越来越多,下一步需要适当地对各类政策工具做好整合。马骏则强调,政策激励的整合效果要更强,这样,符合绿色和普惠双重标准的经济活动就可能得到双重优惠,对这些经济活动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怎么把政策工具重叠的部分用好,把对象识别清楚,应该是下一阶段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做的重要工作。

对于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阶段性不一致的问题,纪敏强调,对于那些暂时无法实现绿色转型的小微群体,金融服务在红线之上要设置适当的容忍度。同时,怎么对供应链、产业链上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大企业进行正确引导,推动这些大企业对同一供应链、产业链上有发展潜力的小企业适当地让利,带动形成一个绿色的供应链,也是政府和金融部门的共同课题。朱贺天戈也认同了这一方式的重要性,他表示,可以在大型企业绿色转型过程或者是大型绿色项目中寻找绿色普惠金融需求,这主要是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绿色化问题。一个大型的绿色项目其实会带动整个供应链的“贴绿”,对于环保材料、节能材料、绿色技术、绿色服务等很多的需求都会间接地形成全产业链或者是全供应链的绿色转型资源,这其中就不乏利好很多中小微企业,从而形成相应的绿色金融的需求;而一个大型的绿色项目也同样会给当地的百姓、小微商户带来很多的正外部性,这些正外部性可以发挥以点带面的功能。而更多的绿色普惠金融需求的创造,可能会产生于市场机制完善的过程中,随着碳配额、碳交易机制的完善以及价格与市场的调节,自然而然地形成。

除此之外,马骏还提出了建立符合小微、农业和消费相关的ESG信息披露体系的重要性。绿色金融中的第二大支柱是披露。绿色融资的主体和项目不光本身“需要是绿的”,同时要告诉市场、金融机构和公众“我确实是绿的”,要能够把环境效益计算和报告出来,包括减少了多少的碳,减少了多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污水等。这些信息披露的具体指标要求、计算方法和实施办法都已经用到了许多大企业和大型绿色项目,以后需要有一套办法能够让它适用到小微企业、农户和消费者等普惠金融客户。与普惠客户相关的ESG披露必须采用金融科技的手段,才能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因为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披露这一个环节,而是与披露相关的整个产业链,如包括对产品溯源的数据采集、对环境和其他ESG指标的计算、对生产消费活动进行绿色贴标以及最终向监管部门报送和向公众披露等。

标签: 小微企业 金融机构 信息披露

推荐阅读

焦点短讯!【聚焦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绿色金融如何服务 更多普惠金融目标群体

如何让绿色金融改革惠及在市场主体中占比更多的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如何以金融方式带动更广泛群体在...

今日快讯:农业农村减排固碳 对农村金融机构意味着什么

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对农村金融机构意味着什么?

全球热头条丨拥抱Z世代投资新风潮广发证券发布业内首个自主区块链数字藏品

7月14日,广发证券易淘金APP推出了以公司吉祥物“犇犇”为原型的限量版数字藏品。

今日最新!国开行陕西省分行今年​计划发放助学贷款超12亿元

日前从国开行陕西省分行了解到,今年陕西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将于7月15日全面启动,作为全省唯一开...

实时焦点:减单证 简流程 兴服务 新速度兴业银行厦门分行助力优质企业实现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

近日,兴业银行厦门分行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厦门市分局的指导下,成为该市五家开展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经济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