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产经 > 正文

环球即时看!“退保黑产”套路不断 消费者如何识别

  • 2022-06-29 09:54:34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策划人语


【资料图】

在“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来临之际,围绕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再度受到高度关注,各地银保监局主动作为、多方合作,依法打击“退保黑产”的活动接连开展。据统计,近年来,“代理退保”“退保黑产”等引发的案件和投诉依然居高不下,而因诱骗客户非正常退保所形成的隐蔽黑色产业链,也成为司法机构与监管部门的整治重点。本期报道围绕上述话题展开分析,敬请关注。

摘要

从各地情况来看,退保黑中介往往利用人们逐利的心态,对投保人许下高额的退保利益,通过收取手续费和倒卖用户信息获利。在消费者付出高额手续费并提交完整的个人及家庭信息作为退保材料后,非法机构马上转变态度,甚至将消费者拉黑。而消费者提交的个人信息往往又会被层层倒卖。

在“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来临之际,围绕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监管部门践行“为民监管”使命,各地银保监局主动作为、多方合作,依法打击“退保黑产”的活动接连开展。

一年前,王女士购买一款保险。后来,她发现还有更好的保障产品,想要退保。但此时退保只能退还保单现金价值,比自己已经缴纳的保费总和要少很多。于是,王女士开始留意起关于退保中介的信息。

现实生活中,像王女士这样的消费者还有不少。他们在购买保险之后,因为种种原因想要退保,不想承受一定的资金损失。但也正是这样的想法,往往容易被不法退保组织和人员所利用。

退保趋势大幅上升

据《金融时报》记者调查,在上海市、广东省等地,与保险退保有关的隐蔽黑色产业链发展猖獗,他们打着“专业保险维权”的名义,向消费者承诺,不仅过了“犹豫期”可以全额退保,即便正常缴费几年的保单也一样能一分不少地拿回来。这些不法分子以“代理退保”“代理维权”名义招揽生意,声称可帮助消费者“全额退保”“解决债务”“全额免息”,怂恿或诱骗消费者委托其办理相关手续,再通过编发虚假消息、伪造证据材料等手段反复投诉举报,并非法获利。此类行为在挤占正常投诉维权渠道和资源的同时,也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危害社会稳定。

相关信息显示,这些黑中介人数众多,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一些骨干成员利用熟悉保险销售和投诉流程的优势,寻找恶意投诉漏洞,甚至装扮客户家人进行“钓鱼”取证。从各地情况来看,退保黑中介往往利用一些人逐利的心态,对投保人许下高额的退保利益,通过收取手续费和倒卖用户信息获利。在消费者付出高额手续费并提交完整的个人及家庭信息作为退保材料后,非法机构马上转变态度,甚至将消费者拉黑。而消费者提交的个人信息往往又会被层层倒卖。

在这种猖獗的“退保黑产”运作下,保险业非正常退保率快速上升,不仅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正常发展,还严重损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利益。今年的“3·15曝光台”曝光的“退保黑产”案件显示,1万元保单退保被黑中介拿走4000元。在这样的交易中,投保人30%至60%退还的保费被中介拿走。

数据显示,2021年,五大上市险企的退保金额合计高达1595.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73.44亿元,增幅为12.2%。退保客户的增多,意味着保险公司要支付更多的退保金,直接影响了保险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披露一起“退保黑产”典型案例显示,上海某保险公司业务总监徐某乙、“退保黑产”犯罪团伙徐某甲、朱某某等7人职务侵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造成保险公司损失额超过千万元。

是真心帮助消费者吗?

在保险机构深受退保困扰的同时,消费者更是深受其害。这些打着帮助退保的中介机构,是真心帮助消费者吗?显然,不是这样的。

《金融时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法分子并非真心帮助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而是在借机谋取不法利益。通常,不法分子“代理维权”会将抽取退还金额的20%至50%作为“服务费”,消费者实际所得并非“全额”。退回资金后,有的不法分子会强制、诱导消费者购买其他金融产品,为自己赚取佣金;有的会裹挟消费者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导致消费者血本无归;还有的会泄露、买卖或恶意使用消费者身份信息、手机号码、家庭住址、金融账户、保险合同等敏感信息,危害消费者财产或人身安全。

在执法部门公布的这类案件中,可以看到,不法分子主要通过平台以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招揽生意,为诱惑消费者,往往制造谣言,蛊惑人心。有的宣称“内部有人”“特殊办理”,甚至冒充监管部门、金融机构或司法机关工作人员,骗取消费者信任。有的虚构“代理维权”的成功案例,拉拢消费者发展下线,赚取人头费。有的通过自媒体编发不实言论,组织集体上访,为不法活动造势。有的标榜自己专业可靠,但从监管部门收到的举报投诉材料来看,大多内容东拼西凑,前后矛盾。

为了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免受不法侵害,近年来,银保监会就“代理退保”等乱象多次发布风险提示,检察机关也重点查处了一大批操作“退保黑产”的不法分子。2021年,上海浦东打响了惩治保险“退保黑产”的首战,43名被告人获判,涉案金额近千万元。统计显示,2020年至2021年,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接收涉及保险公司的保险消费投诉分别为11.4万件、16.3万件,同比增速分别为21%、44%。

消费者该怎样维权

“退保黑产”不法分子的猖獗,严重侵害了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2021年7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有关工作的通知》首次将“误导或怂恿保险客户非正常退保”列入“扫黑除恶”常态化的范畴之内。

《金融时报》记者获悉,截至今年5月,上海银保监局配合公安部门破获数起“退保黑产”犯罪案件,依法拘捕96人,打击“退保黑产”已纳入惩治经济犯罪的常态化治理任务。

那么,像王女士这样的消费者,购买保险后,想要退保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样呢?

首先,消费者应该保护好本人身份信息、通信信息、家庭信息和金融信息,不要轻易将这些信息泄露给其他人,或者委托他人“代理维权”,避免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泄露或买卖而遭受经济损失。消费者如遇不法分子窃取或非法利用个人信息、利用代理投诉举报进行诈骗等,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以确保人身、财产安全。

其次,像王女士这样不满意自己的保险产品,应通过正规渠道提出合理诉求。可以直接与保险机构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通过行业纠纷调解组织调解,或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有保险专家就提醒消费者,购买保险后退保需慎思。保险是一种长期的人生规划,退保可能蒙受经济损失,在购买保险前就应该有充分的认知。退保后再投保,保险费率也会相应提高。保费是和被保险人的年龄紧密关联的,年龄越大,保费越贵。有些人退保后,过了几年又想重新投保,这个时候年龄已经增大了,购买同一份保单,却要缴纳比几年前更多的保费,保障时间反而缩短,怎么算都是亏的。

标签: 个人信息 保险公司 金融时报

推荐阅读

环球即时看!“退保黑产”套路不断 消费者如何识别

从各地情况来看,退保黑中介往往利用人们逐利的心态,对投保人许下高额的退保利益,通过收取手续费和倒...

播报:中国信保与民生银行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6月28日,中国信保与民生银行联合举行“银保联盟,创赢未来”全面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中国信保总公司及23...

世界最新:最高100万!秒申、秒批、秒抵押!张家界“房e贷”上线啦!

6月25日,湖南张家界“智慧抵押”暨“房e贷”产品上线签约仪式在阳光酒店举行。

【聚看点】农发行甘肃省分行着眼民生绘新图 城乡建设展新姿

城镇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农发行甘肃省分行在从助力强省会、强县域行动到支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

观察: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纳入互联互通再进一步 沪深港通交易品种进一步丰富

6月2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纳入互联互通相关安排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明确...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经济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