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消费是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当前,我国经济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振消费,这不仅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客观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的关键性作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前不久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和“‘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系统谋划了全面促进消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安排部署,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为全面促进消费恢复和增长提供了关键性指引,金融业必须相应地做好消费金融服务。
消费金融体制在国际上已有400多年的发展历史,无论在海外发达市场还是新兴市场,都不同程度地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显示出独特优势。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变局加快演变,缩减了我们的对外需求,启动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未来转型的新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动:
第一,货币政策须着力扩内需。金融发力扩大内需推动消费恢复和发展,政策层面是关键。要不断强化政策引领,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促进消费金融提质。货币政策要在扩内需方向下,把促消费、扩投资作为主要发力点。为了消除消费复苏的不确定性,激发消费活力,货币政策应根据新形势,聚焦重点领域出台一些结构性支持举措,增加消费场景,改善消费条件,增强消费能力,把货币政策的成效发挥到最大程度,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第二,合理增加消费信贷。增加信贷是改善消费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今年以来,消费恢复的有利因素正在积聚,要乘势适当增加消费信贷,破除有效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促进消费金融需求更好实现。同时,还要运用多种融资工具,加快消费领域补短板。当然,消费信贷一定要“合理、适当”,关键是把好度,防止“不该贷”“过度贷”和“重贷轻管”等问题发生,警惕“过度借贷”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
第三,创新产品增加消费金融供给。金融机构要注重居民衣食住行,聚焦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和购物、养老医疗、教育文体等消费场景,围绕餐饮、文化、旅游、体育等做好金融服务。要以满足需求为重点,根据不同领域消费的特点,细分需求驱动产品创新,采取差异化措施,开发更多适销对路、丰富多彩的金融产品。加强对消费金融供给的综合支持,创新消费金融体制机制,推进居民“储蓄热”向“消费热”转化,助力促消费政策产生放大和叠加效应。
第四,消除消费后顾之忧。扩大消费,说到底要依靠居民收入来支撑。居民消费能力的持续提升,是增强消费发展后劲的基本保障。金融业要积极配合财政、民生等政策,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群体的收入,改善居民消费环境和社会心理预期,让更多人“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还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通过新技术新渠道新模式,有效降低消费金融的服务成本,提升全社会消费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第五,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这是金融业落实提高服务质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任务。金融机构与金融消费者唇齿相依、共荣共生。要深刻认识和理解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角色和定位,从维护好金融消费者长远和根本利益出发,积极推进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制度建设,大力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不断提升国民金融素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压实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体责任,严厉打击侵害金融消费权益行为,全面提升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水平,让广大金融消费者享受更加公平、安全的金融服务。
我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GDP已经超过1.2万美元,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发展时期。而且,中国幅员辽阔,消费市场空间广、韧性强、潜力大。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环境,充分发挥消费金融的政策优势,全面激发民众的消费热情,金融业在高质量服务和发展中定会大有作为。
标签:
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消费是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当前,
南昌印钞有限公司廖小勇班组(钳工组)是一支只有19名员工的基层班组,人员虽少却担负着全司百余台(套)大
惠民保作为商业健康险的一次产品创新和模式变革,正逐渐成为大众医疗保障的有益补充。《金融时报》记者注意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近日发布的2022年ESG暨社会责任报告显示,过...
进一步扩大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将定价权更多地交还保险公司,有利于保险公司全面提升风险定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