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产经 > 正文

环球微速讯:日本央行面临持续高通胀考验

  • 2022-12-28 10:04:18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资料图片)

居高不下的通胀数据正在给日本央行带来更大考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11月份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7%,创1981年12月以来新高。日本核心CPI数据不包括波动较大的生鲜食品,但包括石油价格。11月份剔除生鲜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中的核心”CPI同比上涨2.8%,较10月2.5%的涨幅有所加快。12月12日,日本央行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日本企业物价指数连续21个月同比上涨,11月同比上升9.3%至118.5,再创有统计以来的新高。

通胀数据持续高位,表明物价上涨正在蔓延至日本更广泛的经济领域。在此背景之下,日本央行因为与美联储和欧洲央行背道而驰始终坚持超级宽松货币政策被推至风口浪尖。为了遏制通胀,美联储、欧洲央行、瑞士央行都纷纷转向激进加息;但日本央行却仍旧在超级宽松货币政策上“驰骋”,依旧坚持采取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YCC),并继续实施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

不过,12月21日,日本央行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将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上限从0.25%上调至0.5%左右。同时,日本央行宣布放宽YCC,新的YCC区间为正负0.5%。作为长期坚持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发达经济体央行之一,日本央行此次调整引发热议,市场普遍认为,此举意味着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发生重大转向。由于日本央行与欧洲央行、美联储货币政策背道而驰,日元今年以来大幅贬值到历史低位,进一步加剧了日本国内物价上涨势头。在此背景下,各界呼吁日本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声音愈发响亮。

然而,日本央行对于这些呼声不为所动,对于货币政策转向的说法也未给予支持。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此举是为了让宽松货币政策效果更平稳,而非提高利率。”同时,日本央行并不认为此次调整改变了货币宽松政策的基调,也否认了“加息”的提法。黑田东彦表示,日本经济将持续相对稳定增长,日本失业率将进一步下跌。日本央行必须以货币宽松继续支持经济。日本尚未到达持续性达成2%通胀目标且稳定伴随薪资增长的局面。日本央行必须密切注意近期企业定价行为变化是否成为新常态。日本央行扩大收益率区间绝对不是退出超级宽松政策的第一步。

经济学家表示,日本经济表现疲弱是日本央行坚持货币宽松的主要原因。12月15日,日本内阁府发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0.3%,按年率计算降幅为1.2%。这是日本经济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首次出现下滑。此外,受新冠疫情影响,日本消费者支出在三季度出现大幅降温。占日本经济比重一半以上的个人消费增长乏力,交通和住宿相关领域增长乏力;耐用消费品环比下降0.5%,两个季度以来再次下滑;家电和智能手机等因物价上涨影响而萎靡不振。为了扶助日本经济,日本决策者仍在实施扩张性财政刺激政策。日前,日本内阁批准了本财年第二次追加预算,金额为29.1万亿日元。此次额外预算的四分之一(7.275万亿日元)将用于促进价格缓解措施,包括电力和汽油补贴以及鼓励企业加薪。

综合来看,日本当下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短期内或难转向。黑田东彦的本届日本央行行长的任期将于明年4月结束。从黑田东彦的一贯表态来看,他并没有在其最后任期内透露出货币政策转向的意思。黑田东彦曾多次表示,日本核心CPI增长速度可能从明年开始放缓。日本经济的不确定性极高,从下一财年起,通胀率可能会降至2%以下。他还屡次强调,日本央行将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以稳定、持续的方式实现2%的通胀目标。因此,日本央行或将维持宽松立场至少持续到黑田东彦的任期结束。

标签: 货币政策 日本经济 同比上涨

推荐阅读

环球微速讯:日本央行面临持续高通胀考验

通胀数据持续高位,表明物价上涨正在蔓延至日本更广泛的经济领域。在此背景之下,日本央行因为与美联储...

“后备军”持续扩容 中小银行加速布局设立理财子公司

2022年以来,理财子公司的阵容不断扩大,共有8家理财子公司相继拿到开业“许可证”。同时,随着国有大行...

世界视点!金融之笔绘就绿水青山生态画卷

近年来,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国绿色金融快速发展,不仅为实现“双碳”目标注入...

环球实时:四川自贡:让金融知识“飞”进千家万户

人民银行自贡市中支推行大众化金融教育实践,指导恒丰银行自贡分行建成特色鲜明、关切民生的四川省首个...

天天热门:俄乌冲突悬而未决 欧洲能源困局难解

今年以来,俄乌冲突“黑天鹅”的突然飞出,引发了一系列国际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的连锁反应。与此同时,...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经济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