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赤裸的语言之家里/为了让燃烧继续/每每将话语向火中抛去
这是阿根廷诗人胡安·赫尔曼写给中国诗人吉狄马加的诗,这首诗的名字叫《吉狄马加的天空》。
(资料图)
在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清华看来,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吉狄马加是当代中国的重要诗人,他的身份是多重的。首先他是彝人之子,但他又是一位用汉语写作的中国诗人;他背负着悠久的深厚的民族传统,可他身上又有强烈的时代性,是一位身上流着民族的血液同时又植根于当下和当代的一个诗人,他更具有开阔的世界视野和人类情怀;他一直坚守一个诗人的写作方式,他的诗是一种有充分当代性、民族性、世界性和时代性的抒情诗。吉狄马加新近出版的诗文集《火焰上的辩词》,就充分体现了这些鲜明特点。
《火焰上的辩词》一书分为两部分。第一辑是诗歌,从《自画像》到《裂开的星球》,精选了作者近200首各个时期的优秀诗歌作品,充分展现了其诗歌创作概貌;诗篇多以彝族的人、物、风俗等为主题,意蕴深刻,奔放自由,独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第二辑精选了作者在国际诗歌活动中的文学演讲与随笔,充分展现了其具有的诗歌高度、国际视野、精神意识和文化底蕴。
当我把词语/掷入火焰的时候/我发现火塘边的所有族人/正凝视着永恒的黑暗/在它的周围,没有叹息
这是吉狄马加诗作《火焰与词语》中的句子,诠释了彝族文化对其诗歌的滋养。
据吉狄马加介绍,彝族人有一种古老的诗歌形式,彝语称为“克智”,其实就是民间诗人之间相互的即兴说唱。在彝族聚居区的葬礼、婚礼以及其他聚会的场所,都能看到这种景象,这与古希腊的许多生活场景也有相同之处。“火焰的辩词”实际上就是对“克智”诗歌形式的另一种解释,彝族人传授智慧就在火塘边,彝族有一句谚语:生在火塘边,死在火堆上,这是说我们出生的时候在火塘边,我们死亡的那一天都会在大山里,在火堆上进入另一个世界,所以彝族对火、对太阳的崇拜都是一个意思。
1961年,吉狄马加出生于四川一个古老的彝族家庭,阅读他的诗歌,总会听到来自彝族古老民间传统的回声,他是在这些传统中耳濡目染长大的。在评论家唐晓渡看来,吉狄马加的诗歌一直保持着“元语言”的特点,天空、大地、森林、河流、鹰、火焰等大量出现的原型意象等基本上都是本意,呈现了“一个非凡的作家才能使用的明晰而朴素的语言”。火塘是彝族很重要的家庭生活场景,也是吉狄马加进行语言搏斗的沙场,相当于一个灵魂的炼狱。他的语言在火焰中冶炼、熔铸、燃烧,最后成型,给人大气、辽阔、深厚、雄浑的感觉。
谈及自己的写作源头,吉狄马加说,彝族是这个世界上,英雄史诗和创世史诗最多的民族之一,其中就包括《阿细的先基》《查姆》《梅葛》《支嘎阿噜》等。据不完全统计,这样的英雄史诗和创世史诗有十余部,这在世界诗歌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诗歌传统,可以说我的全部写作都来自我所熟悉的文化和这样一个强大的精神文化背景。”如何续接这种史诗传统?吉狄马加坦言,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当下的生活是具体的、复杂的,我们每一人都没有生活在真空的环境,如何将这一传统与现实的写作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是需要思考同时还需要在具体的写作中找到最佳的方式。近一两年他的作品,比如《吉勒布特组诗》、献给父亲的《迟到的晚歌》,实际上都是在向这种史诗传统进行个人的回应,同时也是一种致敬。
无论是面对浩瀚的苍穹/还是面对深邃的内心/诗歌作为一个词/其实就进入到了光明和黑暗所构成的无限
这是吉狄马加在《马鞍的赞词》中表达的诗歌观念。
诗歌是什么?诗歌对我们的生活会带来哪些影响?诗人在这样一个时代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写诗,如何以一个诗人存在?吉狄马加认为,在现在这样一个时代,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写诗、诗人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话题。人类只要还存在,诗歌就不会消亡。诗人首先是自然人,通过诗表达对现实世界的看法,当然是个人心灵感受,也是极为个人的东西。但一旦进入了社会,进入了文化,或者说进入了一种更大的文明,那么诗人的个体写作,就会产生更多意义。诗人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身份,他的写作一旦变成文字再传播,那么读者就会对他的作品,进行不同层面的解读,其作品的社会意义就会充分显现出来。诗人也不能只待在象牙之塔,游离于现实之外,诗人必须关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英国诗人塔德·休斯认为,一个诗人的作品除了是个人不折不扣的表达,还能被更多人理解和阅读,这个诗人就是真正意义上伟大的诗人。一个诗人越伟大,就应该有更多的心灵共鸣者,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人类意识和普遍意义的具体体现。
吉狄马加始终坚信,诗歌、音乐和绘画,是人类精神创造中站在山巅上的东西,更是表达人类精神情感最基础、最根本、最带有本质意义的部分。只要诗歌存在,人类的心灵之灯就不会熄灭,我们的精神世界,也会因为诗歌的存在而充满着光明和温度。综观诗歌历史,中国虽然有悠久的诗歌传统,但诗歌与当代生活已渐行渐远。近年来,吉狄马加一直致力于让诗歌回到公众生活,让中国诗歌走向世界,创办了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泸州国际诗酒大会、凉山西昌琼海国际诗歌周以及成都国际诗歌周等。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吉狄马加以其民族古老信仰为根基的叙说,也具有全球化视野。其诗作被翻译成近40种文字,在几十个国家出版了100余种版本的翻译诗文集,也获得诸多国际荣誉:南非2014姆基瓦道主义奖,波兰雅尼茨基文学奖,厄瓜多尔瓜亚基尔2020国际诗歌奖,委内瑞拉“弗朗西斯科·米兰达”一级勋章等。
《火焰上的辩词》一书的第一篇序言是俄国著名诗人叶夫图申科所写,题目为《拥抱一切的诗歌》。“马加是一位实践的理想主义者,当下需要这类理想主义者。他身上充盈着对人类的爱,足够与我们大家分享。这是一位中国的惠特曼。他的身材并不魁梧,他的手也不算大,可他的身与手却足以使他拥抱整个地球。他的诗歌也是这样,是拥抱一切的。”序言中的这句话,可谓对吉狄马加其人其诗的最佳概括。
标签:
《火焰上的辩词》一书分为两部分。第一辑是诗歌,从《自画像》到《裂开的星球》,精选了作者近200首各个...
今年5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支持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开展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的通知》,将...
银保监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保险业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2 85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行业汇...
7月28日,2022大连金普新区“智能+高端生物医疗高峰论坛”在大连金
“以前卖粮,都是给我现金,我岁数大了怕把钱弄丢,每次卖完粮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