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产经 > 正文

每日简讯: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路径探析

  • 2022-07-18 09:55:39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中小银行是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服务普惠小微领域、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等意义重大,但是相比国有大型银行的一马当先,中小银行受限于资金投入、科技人才、数据资源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薄弱基础,在金融科技赛道上处于落后地位。在金融服务进入全面数字化新阶段的大背景下,金融科技成为拉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科技引领也成为银行战略转型的驱动力,中小银行需要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积极调整金融科技战略部署,主动求变,在差异化定位基础上培育核心竞争力。

数字化转型开启发展新赛道

(一)以差异化战略定位推动精准赋能。立足服务“三农”和小微、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中小银行应用金融科技助推零售转型和普惠金融业务,以线上自主经营主动适应客户需求,以多平台布局拓展获客渠道,以场景化营销提升客户体验,实现做小、做细、做实的“小而美”。其中,农商行以农业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为导向,通过“三农”资产数据化、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改善金融服务供需矛盾;城商行以普惠小微金融下沉为目标,通过多元化线上场景、整合合作方数据、创新嵌入式金融等提高金融服务精准度和效率;民营银行发挥灵活补位优势,以智能客服、数字化营销、供应链金融等实现轻量运营。


【资料图】

(二)以简约化组织架构提升运行效率。中小银行打破传统业务条块分工模式,通过明确设立金融科技部门、明确职能分工,构建扁平化科技治理组织架构,探索形成跨条线、跨部门的综合性服务中台,以敏捷的组织迅速响应市场变化,满足迭代需求,深化差异化定位优势。据《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21)》调查数据显示,78.57%的受访银行将金融科技设立为单独的一级部门,80.36%的受访银行表示构建职责明晰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

(三)以标准化数据治理夯实发展基础。中小银行的数据治理和挖掘能力不断增强,有些通过加快数据要素的开放融合,构建开放共享的企业级数据平台,完善数字治理体系;有些通过打造数字化前中后台,打通个人金融、财务、风控等相关部门,提高数据使用效率;有些通过建立信息安全保障框架体系,加快完善个人金融信息管理,保障数据库安全稳定运行。

(四)以整体化开放生态赢取发展红利。对于在规模、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并没有优势的中小银行来说,积极融入开放银行生态体系,有助于其拓宽获客渠道、延展服务边界、创新业务模式、共享数据资源。中小银行充分结合自身资源、渠道控制意愿和渠道主导权选择银行生态圈切入模式,在研发、业务、场景、渠道、客户等方面建设整体化开放生态,实现“获客、留客、活客”的生态赋能。

制约金融科技发力新供给的问题

(一)金融科技与业务融合程度较低。中小银行虽然掌握大量区域客户的非公开信息,但是数据要素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技术应用在帮助特色业务做强做优方面略显乏力。城商行、农商行和民营银行之间的发展差异较大,其中,农商行由于规模普遍较小、创新能力不强等方面的约束,在金融科技发展的大趋势下面临着更大压力。目前,中小银行的金融科技主要用于营销和获客环节,立足自身特色的业务未与科技手段进行深度融合,导致市场定位和业务结构同质化问题较严重,金融科技人才的缺失和创新试错的高成本,让本不具有规模优势的中小银行在技术与应用衔接上未实现本质突破。

(二)对第三方的技术依赖不容忽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小银行前期的技术和数据积累不足,自身开发能力有限,对第三方科技公司的技术方案依赖较为严重。一方面,在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逐渐下降的背景下,中小银行难以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科技研发,较少的资金投入导致难以依靠自主研发赶上技术迭代;另一方面,数据要素价值的发挥依赖于多维度、长跨度的数据资源和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技术储备不足的中小银行若想将数据积累转化为数字化优势,与第三方的合作机制不可或缺。科研投入和科技实力的相对弱势使得中小银行在区域市场获取客户信息的优势不再显著,第三方科技公司虽然开发了应用场景和客户群体,但是银行难以掌握核心技术和客户资源,一旦脱离场景,客群和信息数据价值将大打折扣。

(三)数据治理力度亟须加强。虽然大多数中小银行将数据治理纳入公司治理范畴,并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数据治理探索工作,但是普遍对数据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足,忽视了数据安全级别的认定、数据安全风险的识别、数据泄露渠道的防护等都与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在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方面的技术和工具不足,导致数据安全防护效果不佳,加大了用户信息被恶意散播的风险。部分中小银行在合作中风险管理不审慎、金融消费者保护不充分、资金用途监测不到位等问题逐渐暴露。此外,中小银行业务线众多、数据源分散,面临着定义不清晰、口径不统一、可信度偏低等数据质量问题,难以对内部积累的数据资产进行有效挖掘,无法形成全局数据联动以构建银行的数据竞争力。

(四)生态圈合作共享力度待提高。不同机构彼此合作构建新生态圈可以增强客户体验、提升客户黏性,进而带来规模效应。中小银行虽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但是合作效率和文化兼容度有待提高。中小银行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主要围绕存款规模、增长和营利性构建,而互联网企业KPI体系核心是用户体验,因为思考问题角度不同,导致双方的金融科技业务合作往往不能很快达成一致。此外,频繁的跨线条业务合作也对中小银行的内部合作提出挑战。

紧抓机遇,构建差异竞争新格局

(一)技术应用以提高整体业务效率。主动将金融科技融入银行的治理结构和业务模式,从渠道、营销、风控、产品、运营等层面加大科技应用,丰富服务渠道和产品供给,前台场景化、中台智能化、后台云端化的远程银行成为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新方向。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风险定价和管控模型,优化信贷审批发放流程;加强与征信、税务、市场监管等信息平台的对接,深入挖掘整合区域客户的信息;结合重点发展方向在优势业务上加大科技研发,开展大数据积累和价值挖掘;以金融科技促进实体经济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优化升级具体业务流程,整体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二)金融科技赋能特色化业务优势。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在有效匹配小微企业金融需求、赋能普惠金融等方面有进一步拓展空间,可将特色业务作为实施金融科技战略的突破口,通过重塑业务模式和组织架构巩固特色业务,通过金融科技深挖优势业务价值,走差异化、特色经营道路。重点聚焦“十四五”规划所强调的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农村金融等方面,立足细分客群挖掘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方面,可以发展涵盖储蓄、支付、小额信贷、便民缴费等金融产品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打造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服务模式,破解农村偏远地区网点布局难题。在智慧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可以深化银企合作,打造集金融服务、智慧村务党务、乡村医疗、农技培训等数字化服务为一体的智慧服务平台,助力优化基层村务管理和乡村治理。在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方面,可以积极参与“个人碳账户”实践,充分利用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优势地位,以金融科技为支撑,将居民绿色行为数据折算为个人碳账户积分,并用于商品购买或兑换等服务,形成“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三)以点带面增强金融技术水平。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持续拓展,科技驱动的模式将带来海量交易、实时交易等挑战,中小银行在很大程度上将延续当前与第三方合作的模式,但为了避免技术依赖催生的新风险,中小银行在补齐金融科技基础设施短板的前提下,可锁定特定领域开展重点攻关,监管沙盒试点为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创新实践构建了审慎包容的环境,有助于实施重点突破策略。自2019年12月在北京率先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以来,试点范围不断扩大,中小银行已经成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的重要参与主体。

(四)安全优先加大风险防范。2012年以来,监管部门不断调整优化农村金融机构,中小银行受益于此不断推动改革,但是风险隐患也不断提升,在监管态势加强的背景下中小银行迈入风险风控新阶段。《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金融科技的金融属性,为跨界金融合作厘清边界,中小银行对互联网贷款平台依赖程度高,合作将面临更高的风险防范要求。《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的出台对涉足金融业态的金融科技机构提出多项监管要求,促进中小银行厘清股权关系、规范股东行为、控制风险传染,为资本无序扩张形成风险隔离。《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金融行业标准的出台,在加强个人金融信息保护、防范金融风险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促进中小银行从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转换,全面关注数据安全管控、数据价值发挥等领域。为符合监管要求和实现自身长远发展,中小银行需要持续提升数据治理水平,构建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体系。

(五)共享相融拓展服务边界。在保障各参与方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共享能充分释放数据价值,有效拓宽服务边界,增强金融供给能力。中小银行通过内外部数据归口管理,可以实现跨级层、跨机构、跨行业的数据融合应用。把握政府数据授权运营试点的机遇,利用“深耕本地”的区域优势,中小银行可积极参与本地区的公共数据市场化运营和使用,提高惠民利企能力。通过与客户、其他机构、政府共建多维度的金融科技生态圈,形成横向有广度、纵向有深度的相融开放银行。

合作驱动,打造金融科技新生态

(一)省联社切实发挥指导和带动作用。中小银行中,农商行相比民营银行和城商行其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具备条件的省联社可以进一步发挥引导与支持作用,将农商行数字化转型纳入省联社的总体战略框架,指导农商行立足区域特色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与特色业务的融合应用,发挥平台优势推动与其他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公司以及区域间城商行的协作,发挥组织优势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提高农商行整体的业务水平和风控能力。

(二)金融科技公司关注差异化战略需求。城商行、农商行和民营银行的发展战略与产品需求存在差异,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需针对中小银行“一地一策、一行一策”的方针,按其不同的需求定位提供匹配的产品体系。通过梳理“三农”、小微、零售等领域的金融科技典型应用场景,提供低成本的线上渠道建设方案;通过推动数据共享,在餐饮、娱乐、教育、医疗、公共事业等场景拓展业务范围;通过信息转化与数据挖掘,在营销、风控、监管合规等领域深度赋能,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和创新活力。

(三)监管部门兼顾风险防范和创新包容。金融科技创新和风险防控之间的平衡一直是金融科技监管部门的关注重点,中小银行又面临特殊约束和困难,监管部门需要加强数据和市场反垄断监管,为中小银行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使中小银行获得平等的公共基础设施准入待遇。充分发挥政策支持作用,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助力中小银行构建区域金融服务新机制,积极探索一般性准则和差异化政策,给予中小银行一定的风险容忍度,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条件。

(四)地方政府多措并举营造良好生态圈。大部分地方政府已确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并涵盖金融科技支持措施,但是中小银行与金融科技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存在较大地区差异,建议地方政府制定实施配套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支持举措。借助“两新一重”建设机遇期,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小银行筑牢金融科技发展基础。大力发展数字政务平台,有序推动地方政府“非敏感”公共数据共享开放,为中小银行提供基础数据库服务。加大财税政策对紧缺型金融科技人才的激励,健全完善公共创新平台机制,打造开放包容的金融创新环境。

(五)行业联盟联合互助搭建优质协作平台。中小银行需要依靠第三方合作及银行间互助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行业联盟可搭建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协作的优质平台,在技术输出、共享学习、战略指导、政策沟通、人才培训等方面赋能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提升行业联盟整体金融科技发展水平。通过联盟内银行间的金融科技共享,帮助后发中小银行降低数字化转型成本;通过各联盟间的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缩小与大型银行的差距;通过行业联盟的战略指引,为中小银行的组织运营架构等提供理论借鉴;通过与监管部门的政策沟通,促进中小银行普遍关注的相关问题有效解决;通过增强金融科技业务培训力度,切实帮助中小银行解决人才供需不匹配问题。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标签: 科技创新 科技发展 数据安全

推荐阅读

每日简讯: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路径探析

中小银行是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服务普惠小微领域、助...

全球微动态丨融资租赁业:深耕绿色业务 开拓细分赛道

融资租赁行业也在加速推进绿色租赁相关业务布局。近期,多家租赁公司密集披露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

天天观焦点:湖南出台举措加强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金融服务

近日,人行长沙中支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湖南省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

天天速讯:7月份中期借贷便利等量平价续做 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

7月15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开展1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

全球快播:北京金融法院已受理易安财险破产重整,裁定书披露更多细节

7月15日,银保监会发布公告表示,原则同意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经济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