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产经 > 正文

这次疫情,上海金融业受到哪些影响?来看调查→

  • 2022-05-18 05:56:24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5月上中旬,上海金融业联合会面向部分会员单位发起《新冠疫情对于沪上金融业影响问卷调查》。业务受阻 核心业务未中断

疫情对于沪上各家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影响程度而言,在“比较严重”“中等程度”“较轻”“没有影响”四个选项中,选“中等程度”的最多,占50%,其后依次为“比较严重”“较轻”和“没有影响”。

金融机构的网点、营业部等虽然全面停业,但是其核心业务并没有中断,线下驻守人员及线上作业方式确保业务正常运行

例如,“在业务连续性方面,您单位在本轮疫情期间表现如何”选项中,“业务连续性受到重大影响,业务完全中断”占4.2%,“业务连续性受到影响并发生部分中断,但仍保持重要业务的持续运营”占31.2%,“业务连续性基本未受影响”占56.3%,“业务连续性完全未受影响”占8.3%。

具体而言,在对“疫情给您单位带来哪些影响”的回答中,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业务受阻”(89.6%)、“营收减少”(54.2%)、“客户流失”(35.4%)、“坏账出现”(12.5%)和“其他”(2.1%)。

业务运行有赖线上化数字化

据分析,沪上金融机构之所以能够在疫情期间基本保持核心业务正常运行,主要是因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起步早、覆盖面广,绝大部分业务交易基本实现了线上化以及数字化。此外,金融机构都有自身业务连续性运作的相关预案,确保核心业务在应急状态下不中断

“您单位的业务是否适合居家线上办公方式”选项中,“小部分适合”占比最高(66.7%),随后依次为“大部分适合”(25%)、“完全适合”(6.2%)、“完全不适合”(2.1%)。

具体就“在疫情防控中保持正常运营有哪些难点”而言,“业务无法全部线上运营、导致无法复工”和“授信调查无法实地勘察,对有关企业无法精准评估风险”占比分别达62.5%和60.4%。“居家办公导致信息安全管控承压较大”占56.2%,比如,证券业机构的非自然人开户需要线下现场办理。

疫情封控期间,沪上金融机构的绝大部分员工居家办公,保持业务正常运行。

根据问卷调查,金融机构员工疫情期间(居家办公)遇到的主要困难依次为:照顾家人(老幼)(75%)、食品物资短缺(68.7%)、就医或用药困难(58.3%)、外出隔离(52.1%)和其他(2.1%)。

与此同时,各家金融机构对于员工也提供了许多关爱服务举措。从问卷调查来看,大家比较认同的举措包括:提供居家办公便利或弹性工作安排(97.9%)、提供关爱物资(91.7%)、提供员工反馈紧急问题特殊通道(72.9%)、提供有益员工身心健康的培训和咨询等(72.9%)、为参加志愿者提供特殊支持与奖励(39.6%)、提供额外假期等福利(18.7%)和其他(4.2%)。

加大纾困政策力度

随着疫情封控的逐步解封和向常态化防控的转换,为确保业务连续性和全面复工复产,根据问卷调查,金融机构迫切需要得到支持的方面依次分别为:适度发放通行证,解决人车通行和文件、物资运送需要(89.6%);为员工通勤提供便利(83.3%);将本单位列入复工复产白名单(81.3%);协调解决关键文件和重要物资(如IT设备)的快递、运送需求(66.7%)和其他(4.2%)。

此次问卷调查涉及的单位中,银行业机构占33.3%,证券期货基金业机构占25%,保险业机构占8.3%,金融市场占14.6%,其他占18.8%。

在问卷调查中,各家金融机构对于疫情缓解后对政府部门措施和金融监管政策的建议反馈热烈,建议主要聚焦在几个方面:纾困企业政策应出尽出,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缩短简化审批流程,快速支持企业复工复产;适时动态调整监管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标签: 金融机构 核心业务 正常运行

推荐阅读

这次疫情,上海金融业受到哪些影响?来看调查→

这次疫情,上海金融业受到哪些影响?5月上中旬,上海金融业联合会面向部分会员单位发起《新冠疫情对于沪...

战“疫”有我 优“汇”前行 外汇局山东省分局推动防疫助企两不误

记者在外汇局山东省分局了解到,该局积极贯彻落实相关要求,第一时间将23条政策中涉及外汇便利化的相关举...

耕耘齐鲁大地 守护“大国粮仓” 农行山东省分行全力提升粮食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水平

山东省鱼台县素有江北“鱼米之乡”美誉,是国家商品粮、优质大米生产基地。在山东智美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长三角征信链“链”动小微金融服务

2020年12月,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由苏州企业征信服务有限公司牵头,长三角征信机构联盟成员单位共...

减费让利有力度普惠小微有温度 银行业惠企利民增实效

202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的通知》。政策出...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经济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