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深化新金融实践的绿色内涵,提供更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更大的力量来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把绿色金融打造成建行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柱以及市场竞争的新优势。”建行副行长王浩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作为银行业践行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理念的重要领域,绿色金融的发展备受关注。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银行业也更加重视对该领域的布局,这从近期各家银行所发布的年度业绩及ESG报告中可见一斑。下一步,银行业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探索绿色金融发展的新业态?在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如何促进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绿色理念加速融入银行基因
随着低碳理念的不断深入,银行对绿色金融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其中最直观的体现便是绿色信贷数据的提升。在过去的一年里,银行业把信贷资源向该领域倾斜,不少银行的相关贷款同比增幅超过30%。
2021年末,工行银保监会口径绿色信贷余额突破2.48万亿元;农行绿色信贷余额达19778亿元,同比增长超30%;中行境内绿色信贷余额突破1.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7%;建行绿色贷款余额1.96万亿元,增幅为35.61%;交行绿色贷款余额4767.63亿元,同比增长31.37%;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3722.94亿元,同比增长32.52%;兴业银行央行口径绿色贷款已超过4500亿元,其中,清洁能源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92.38%。
在数据增长的背后,是银行业持续将ESG理念融入经营管理,从战略层面提升绿色金融位置的种种举措。中行以打造绿色金融服务首选银行为目标,不断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制定《“十四五”绿色金融规划》《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行动计划》,逐步搭建“1+1+N”绿色金融政策体系。
农行在2021年将发展绿色金融上升为全行三大战略之一,制定“十四五”时期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全面搭建绿色金融发展的系统框架。持续构建加快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保障机制,以年度信贷政策为引领,不断扩大绿色信贷指标行业覆盖范围,做好绿色产业行业研究,对优质客户和项目实施差异化政策支持,并在业务规模、经济资本、战略费用、激励约束和人才培养方面持续加大支持保障。
在增强信贷投放的同时,银行业还需要做好风控,促进业务健康快速发展。“我们要加大对绿色信贷、新能源等行业的深度研究,对整个市场、整个行业趋势进行深度把控。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挑出真正掌握碳减排技术及绿色能源发展趋势的企业。”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表示。
除了通过展业赋能社会绿色发展,银行还把低碳理念引入日常运营之中,身体力行地推广绿色发展。恒丰银行2021年上线新一代企业级全功能核心系统——恒心系统,仅个人业务一项全年可节约用纸309万张。
“我们设定了203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通过减少能源消耗、建设绿色空间、推行无纸化办公、践行绿色采购,鼓励员工在工作、生活中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举措,实现绿色运营目标。2021年,碳排放强度为0.152吨二氧化碳当量/平方米,比2019年降低31.78%。”恒生中国有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持续探索形成发展优势
在加速发展绿色金融成为行业共识后,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家银行如何借助自身特色,打造差异化的绿色金融发展优势?
农行将坚守“三农”基本定位,以绿色发展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持续加大对生态种植养殖、林下经济、种质资源保护等绿色农业全产业链支持,积极支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农业农村绿色转型保驾护航。
中行风险总监刘坚东表示:“下一步,要促进‘一体两翼’更好地协同,充分发挥中行在全球业务布局、国际交流合作、综合化服务方面的优势,把境内商业银行、海外分行,综合金融公司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绿色金融服务,推动集团整体绿色发展。”
兴业银行则坚持四个重点策略。在重点区域方面,继续巩固提升在水、土、气污染防治领域的业务优势,打造服务区域生态建设的标杆样本。在重点行业方面,继续围绕减污降碳、碳减排支持贷款,积极构建绿色金融生态圈,不断拓展优化在光电、风电、水电等新能源领域的业务布局,扩展新的大类资产来源。在重点客户方面,通过与核心企业深度合作,深耕供应链产业链获客引流,比如,通过“光伏贷”开启新一轮“绿电下乡”,形成业务发展新模式。在重点产品方面,则加快“碳权+碳汇”资产布局,碳中和债券、碳交易撮合、碳汇质押贷款、挂钩碳中和债券指数的结构性存款等多种业务取得创新突破,为深度参与全国碳金融市场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丰富完善产品服务体系
伴随着绿色发展的不断扩面升级,信贷支持已经不能满足该领域的所有金融需求。而面对激烈的竞争,按照市场需求打造各类产品与服务,也是形成银行自身绿色金融品牌特色的重要一环。
2021年,中行发行全球首笔金融机构生物多样性主题债券等首单产品,拓展股、债、贷、投、保、租综合化绿色产品和服务;建行综合运用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等金融工具,广泛支持和培育绿色产业;中信银行开发了全市场首只“碳中和”债券产品,达成国内首笔“碳中和”衍生品业务。
各家银行将继续构建和完善自己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产品服务。“今年,民生银行将围绕‘双碳’目标,深化同‘中碳登’合作,升级绿色金融产品,发展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业务,支持核心绿色企业及其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发展。”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表示。
作为我国首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将继续把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的“三张牌”进行融合,让三者形成有效互动,以继续保持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优势。2021年,该行绿色投行全面突破,通过债券承销、并购融资、银团贷款、私募债权等实现融资规模1156亿元,增长将近3倍,其中,绿色非金债券承销规模达到307亿元,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等业务则稳扎稳打,年末余额超1000亿元。
“我们做到了表内外联动,跨越了银行、信托、资管、基金等多个领域和多个市场,并且整合了融资、投行、投资、交易、做市、分销等多种方式。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来获取和拓展优质客户群体,形成综合收益为主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表示。
随着低碳理念的不断深入,银行对绿色金融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其中最直观的体现便是绿色信贷数据的提...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频发带来的多重考验,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经济运...
银行体系自身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明显提升,对经济的多层次、广覆盖和差异化的服务机制初步建立。
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4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1500亿元MLF操作和10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ML...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既有利于扩大当前需求、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又有利于优化供给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